小茉莉家的書房 blog.boolog.com.tw/stardi


童話故事都是千真萬確的:不是因為它們告訴我們惡龍真的存在,而是因為它們告訴我們,惡龍是可以打敗的。

Fairy tales are more than true; not because they tell us that dragons exist, but because they tell us that dragons can be beaten.

--- G.K. Chesterton, English novelist, 1874 ~ 1936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5 大兒童讀物獎項及得獎繪本介紹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大學特聘教授的塞思.勒若在獲得2009年美國國家書評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Prize in Criticism)的兒童文學史著作《Children’s Literature》中說頒獎文化自1920年代起即強烈影響美國童書的出版準則。


現代各種的兒童文學和繪本獎濫觴自美國,左右了兒童文學和繪本的發展。美國圖書館協會(簡稱 ALA)在1922年設立紐伯瑞獎,1938年擴增凱迪克獎。當時圖書館界除了延續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花費少但功績大的借書理念之外,更責無旁貸地擔負「好書守門員」的角色。因此當1921年出版人週刊編輯梅爾契爾提議創設兒童文學獎,他們戮力以赴挑選出「思想正確」的優秀作品,這一點不難從早期的得獎作品看出端倪。時至今日ALA也漸漸調整對兒童文學和繪本的認知與價值觀,如今ALA特別在凱迪克獎的遴選標準宣示它不為教誨意圖或攀附流行而設,因此這幾年得獎的作品主題漸趨多元,像是2013年雍.卡拉森刻意留白的《這不是我的帽子》、2014年布萊恩.弗洛卡的知識類繪本《火車頭》和2015年丹.桑塔特的《The Adventures of Beekle: The Unimaginary Friend》。

美國凱迪克大獎75周年紀念獎章
圖片來源:ALA 網站
http://www.ala.org/alsc/Caldecott75


在英國,1935年為紀念鋼鐵大亨卡內基百歲誕辰,英倫圖書館協會(British Library Association)倡議設立卡內基獎來紀念一生贊助2,800多個圖書館的慈善家,慬挑慎選了一年多才頒出第一個獎給了亞瑟.蘭塞姆在1936年出版的《Pigeon Post》。1954年評審團決議頒發特別獎給Harold Jones插畫的《Lavender's Blue》,促成協會成立插畫專項獎章,隔年創設凱特格林威獎。但這兩個獎章初期幾乎都由牛津大學出版社作品攘括,加上二戰期間協會財務不佳,乏力宣揚獎章和得獎作品而欲振乏力。2002年英倫圖書館協會和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tists合併重組成現在的英國圖書館與資訊專業學會 (Chartered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簡稱CILIP),也承接了卡內基獎和格林威獎。

2014年英國格林威大獎得主雍.卡拉森和得獎作品《這不是我的帽子》
圖片來源:CILIP網站
http://www.carnegiegreenaway.org.uk/pressdesk/press.php?release=pres_2014_winner_photostory.html
而國際安徒生大獎和德國青少年文學獎都起因於二戰後,文化和教育界人士急切希望重建善良人性、構築光明未來,出版商迫不急待要走出戰後蕭條。二戰後,旅居英國的德籍猶太裔記者吉拉•萊普曼夫人 (Jella Lepman) 以美國陸軍顧問的身分回到一片廢墟的德國參與重建工作,她深刻地感受到重振祖國希望一定要交到兒童之手,而要讓孩子能夠掌握希望的最好辦法是透過書本。她不辭辛苦往來折衝,爭取洛克菲勒基金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1949年在慕尼黑西郊的布魯滕堡 (Blutenburg) 創設青少年圖書館。1952年冬天她在慕尼黑召集全球知名作家、書商、教育家和哲學家來參加一場名為「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through Children’s Books 從童書到國際同理心」的國際研討會,會議的結果促成了1953年IBBY (全稱 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暫譯為國際兒童讀物聯盟) 在瑞士蘇黎世誕生。

2014年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IBBY攤位展示國際安徒生大獎得獎作品
圖片來源:IBBY 歐洲20144月刊訊
http://www.ibby.org/fileadmin/user_upload/european_newsletter_4-14/IBBY_European_Newsletter_April_2014.htm

IBBY除透過童書來增進各國不同人種間相互了解,另一重要使命是要讓球兒童有機會接觸到高水準的文學和藝術創作,所以IBBY成立後即籌設國際安徒生大獎,每兩年遴選出傑出兒童文學家。期望打破國界,吸引全球創作家參加,進而推廣兒童閱讀、提升童書品質。1956年第一個國際安徒生大獎頒發給才剛在1955年拿下了卡內基獎的英國作家艾莉娜•法瓊。1958年,在萊普曼夫人極力推薦下,瑞典國寶阿思緹•林格倫成為第二任的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到了1966年,IBBY增設給插畫家的安徒生大獎。

2014年德國繪本大獎得主克羅德.杜柏和譯者托比亞斯•舍弗爾
圖片來源:德國報紙 Elbe-Jeetzel-Zeitung
http://www.ejz.de/ejz_31_110752062-1-_Deutsche-Jugendliteraturpreise-auf-Buchmesse-vergeben.html

在德國當地,則由政府主導,責成當年聯邦家庭事務部 (Bundesministerium für Familienfragen,現為德國聯邦家庭事務、老年、婦女及青年部) 贊助,由德國青年文學協會 (The Arbeitskreis für Jugendliteratur, 簡稱 AKJ,即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簡稱 IBBY 的德國分會) 設立了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經過多次變革,到了1981年才有了德國青少年文學獎 Deutscher Jugendliteraturpreis 的這個名稱。到現在每年由九位AKJ會員組合成遴選委員會選出和頒發繪本 (即所謂的「德國繪本大獎」)、兒童小說、青少年小說和非文學類四個獎項。並在2003年增加由兒童青少年自己選出的獎項。講座是根據德國小說作家米歇爾.恩德《默默》書中人物所做的30英吋高銅像。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的頒獎典禮是每年10月德國法蘭克福書展的大事之一。

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最佳選書獎章
圖片來源:義大利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官網
http://www.bookfair.bolognafiere.it/home/878.html


另一個全球矚目的書展是1963年起,每年4月份在義大利舉辦的波隆納國際兒童書展。書展主辦單位先在1966年設立最佳選書(BolognaRagazzi Award)為書展造勢,在1967年增設波隆納插畫展 (Bologna Illustrators Exhibition) 吸引全球優秀插畫家參展,引領全球插畫和童書出版潮流。2012年再增設最佳數位出版獎(BolognaRagazzi Digital Award)。

得獎繪本介紹


《Animals of the Bible》

文/Helen Dean Fish
圖/Dorothy P. Lathrop
出版/美國J. B. Lippincott Company
1938年第一本得到凱迪克金牌獎作品,摘錄自聖經裡的動物故事,勒斯拉普筆觸細膩的寫實畫風為該書的「思想正確」帶來更多的藝術性。


圖片來源http://www.ala.org/alsc/awardsgrants/bookmedia/caldecottmedal/caldecotthonors/1938medalanimalsofthebible

《The Adventures of Beekle: The Unimaginary Friend》

圖文/丹.桑塔特 (Dan Santat)
出版/美國Little, Brown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2015年凱迪克金牌獎,「... 畫裡說著現在兒童都忙著得獎、讀書、學各種才藝,沒時間做白日夢想像他的秘密朋友了。因此,有隻叫Beekle的小傢伙在想像國度裡一直坐冷板凳,沒孩子來認取,落寞萬分 ...」幸佳慧老師在她的臉書上是這麼說的。
圖片來源 http://penandoink.com/2014/08/25/a-pen-oink-interview-with-dan-santat-the-making-of-beekle/

《This is Not My Hat》

圖文/雍.卡拉森 (Jon Klassen)
出版/英國Candlewick Press
中文版《這不是我的帽子》譯者/劉清彥 出版社/親子天下
史上第一次同獲美國凱迪克大獎和英國格林威大獎的一本書。雍.卡拉森也是繼 Gail E. Haley 之後第二位得過這兩項插畫大獎的創作家,Haley在1971年和1976年分別以《A Story a Story》《The Post Office Cat》得獎。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出版社網站 http://www.parenting.com.tw/video/movieTopic.action?id=5051457

《A Monster Calls》

文/派崔克.奈斯 (Patrick Ness),莎帆.多德 (Siobhan Dowd)
圖/吉姆.凱 (Jim Kay)
出版/英國Walker Books
中文版《怪物來敲門》譯者/陳盈瑜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史上第一次同獲英國卡內基文學獎和格林威大獎的一本書。這本書的產生本身就很有故事性,是作家派崔克.奈斯和繪者吉姆.凱繼承自因癌症去世的2009年卡內基文學獎得主莎帆.多德遺留下來的故事裡的一個片段而發展出來的。
圖片來源:Walker Books出版社網站
http://www.walker.co.uk/A-Monster-Calls-9781406339345.aspx

《Harry and Hopper》

文/瑪格莉.懷德 (Margaret Wild)
圖/菲雅.布萊伍 (Freya Blackwood)
出版/澳大利亞Feiwel & Friends
中文版《跳吧!跳跳》譯者/王欣榆,出版社/格林文化
澳洲插畫家菲雅.布萊伍善用輕淡色調來畫無情戰爭或真摯情感故事,靜默但渲染力強。她在開始投入繪本創作之前,曾於2001-2003間加入魔戒電影團隊擔任視覺特效。
圖片來源:格林文化出版社網站
http://www.grimmpress.com.tw/gbooks_info.php?no=750

《Lavender's Blue: A Book of Nursery Rhymes》

文/Kathleen Lines
圖/Harold Jones
出版/英國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如果英倫圖書館協會的決策更有效率,這應該會是第一本獲得格林威大獎的書。在60年後看,本書的插畫或許不夠精緻繁複,但是畫家繪畫的誠摯和構圖的用心都還歷歷在目。正是格林威大獎作品標準所要求的繞樑不絕的視覺經驗 (註)。
圖片來源:英國 Waterstone 書店網站
https://www.waterstones.com/book/lavender-s-blue/kathleen-lines/harold-jones/9780192782250

(註) 格林威大獎作品標準原文節錄:" ... The whole work should provide pleasure from a stimulating and satisfying visual experience which leaves a lasting impression ..."

《Carvoeirinhos》(暫譯《小炭工》)

文圖/羅傑.米羅 (Roger Mello)
出版/巴西Companhia das letrinhas出版社
2014年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羅傑.米羅是史上第一位得到這個獎項的拉美裔畫家。他出生於1965年,還是軍事獨裁時期的巴西,因此特別關懷屈身在政治和經濟強權下的弱勢人民。本書有別於他其他作品的繽紛亮麗,用色灰暗沉重,控訴無情資本家剝削童工累積財富的悲慘世界。
圖片來源:巴西Companhia das letrinhas出版社網站
http://www.companhiadasletras.com.br/detalhe.php?codigo=40508

《The Dreamer》

文/潘.慕諾茲.里安 (Pam Muñoz Ryan)
圖/彼德.席斯 (Petr Sís)
出版/美國 Scholastic, Inc.
墨西哥裔女作家微帶哀傷的優美筆觸記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詩人聶魯達在父親霸凌的童年中追尋心靈安祥的圖文小說,由圖畫中總是帶著哲理和詩意的2012年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彼德.席斯來插畫。三位傑出的創作家的心血結晶,讓人屏息讚嘆。
圖片來源:Scholastic 出版社網站
http://www.scholastic.com/teachers/book/dreamer-0#cart/cleanup

《Schreimutter》(暫譯《吼叫媽媽》)

文圖/尤塔.鮑爾 (Jutta Bauer)
出版/德國Beltz出版社
2010年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德國女作家尤塔.鮑爾也是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的常客。她一開始承繼美式的漫畫風格,以漫畫家身分位女性雜誌繪製插畫,到40歲時才出版了第一本自己書寫的繪本《晚上,當我睡覺的時候》 (Abends, wenn ich schlafen geh),《Schreimutter》這本榮獲2001年德國兒童文學獎的看似信手拈來的作品則是她在日常為兒子雅斯貝爾所作的塗鴉集結而成。
圖片來源:德國Beltz出版社網站
http://www.beltz.de/kinder_jugendbuch/produkte/produkt_produktdetails/3422-schreimutter.html

《Akim rennt》(暫譯《阿金跑啊》)

文圖/克柔德.K.杜柏瓦 (Claude K. Dubois)
出版/德國Moritz Verlag莫茲出版社
忽然傳來一陣呯呯呯的槍響,搞不清楚狀況的阿金來不及想就只能跟著村人拼著命的跑。無情的戰火好像也在追著他跑,摧毀了一個又一個的村莊。好不容易跑過了一座高山,渡過了惡水,終於到了難民營裡,雖然有了暫時的食物和眠床,但是,媽媽呢?這是比利時出生的克柔德.K.杜柏瓦懷念被二戰驅散了家人的母親的作品,獲頒2014年德國繪本大獎。
圖片來源:德國Moritz Verlag出版社網站
http://www.moritzverlag.de/index.php?article_id=564

《Mia schläft woanders》(暫譯《米雅在外頭過夜》)

文圖/皮雅.林登堡 (Pija Lindenbaum)
出版/德國Oetinger奧廷格出版社
瑞典女畫家林登堡曾經獲得曾獲得瑞典林格倫獎、波隆納年度插畫獎、紐約時報最佳繪本獎,2012年再以本書奪得德國繪本大獎。這本書的顏色、線條、構圖、空間比率無不呼應著小女孩米雅第一遭離開家裡到朋友Cerisia家過夜的心情,但書裡又充滿了黑色幽默,和教人又怕又愛看的許多小細節。
圖片來源:德國Oetinger奧廷格出版社網站
http://www.oetinger.de/buecher/bilderbuecher/details/titel/3-7891-7546-3/13817/10829/Autor/Pija/Lindenbaum/Mia_schl%E4ft_woanders.html

《Die Geschichte vom Fuchs, Der Den Verstand Verlor》

文圖/馬丁.巴茲賽特 (Martin Baltscheit)
出版/德國Bloomsbury Kinderbücher & Jugendbücher出版社
中文版《狐狸忘記了》譯者/林美琪,出版社/小魯文化
如果不能優雅的老去,希望能老得可愛。最最卑微的希望,至少,不給別人添麻煩吧。這是2011年德國繪本大獎的得獎作品。聰明的老狐狸告訴小狐狸知道得越多,就能活得越久。德國畫家馬丁.巴茲賽特用一次次的出糗來演繹老狐狸逐漸失去的優雅,可愛卻鏗鏘的觸動人心。
圖片來源:作者馬丁.巴茲賽特網站
http://www.baltscheit.de/zeichner

《Main Alef Bejs》

文/Jehoszua Kaminski
圖/Urszula Palusinska
出版/波蘭Czulent猶太人協會
波蘭藝術家 Urszula Palusinska驚艷2014年波隆那書展的作品,其他殊榮還括葡萄牙國際插畫雙年展最佳繪本、歐洲設計獎銀牌獎等。本書溶合俐落有力的肌理和懷舊感十足的圖形,將原文為意第緒語的詩句,作成了值得猶太人驕傲的字母書。位於的波蘭舊都克拉科夫的Czulent猶太人協會免費提供該書給所有波蘭的猶太裔小孩。
圖片來源:波蘭 Czulent Jewish Association
http://www.czulent.pl/a-majse

《Favole di esopo》(伊索寓言)

圖/強-弗杭索沃.馬旦(Jean-Francois Martin)
出版/義大利Rizzoli出版集團
法國畫家強-弗杭索沃.馬旦善於營造古老氣息,挑戰伊索寓言,將寓言故事的擬人化用圖像表現得臻峰造極:刻意減低彩度、去除畫面景深的平面化構圖、讓動物們穿上30年代的服飾衣帽,乍看之下會以為是本充滿人類古老智慧的舊書。獲得2011年波隆那書展評審青睞給與故事類繪本首獎。
圖片來源:義大利 Rizzoli出版集團網站
http://www.rizzoli.eu/libri/esopo-favole/

《Flashlight》

圖文/Lizi Boyd
出版/美國Chronicle Books出版社
Lizi Boyd的工作室在種滿蘋果樹林的山坡之上,可以眺望一片森林海,和大自然親近許多的她,作品清新宜人。這本無字書邀請讀者一起夜遊,找回被生活瑣事層層掩埋的童心和好奇心,在設計師高手如雲的波隆那書展中,得到2014年波隆那書展故事類繪本首獎。推薦給喜愛露營和戶外生活的大小朋友們。
圖片來源: 美國Chronicle Books出版社網站
http://www.chroniclebooks.com/titles/flashlight.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