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一代茶聖利休的故事,用倒述時間的筆法,以利休與豐臣秀吉間的君臣互動為經,以日本的茶道美學為緯,夾雜這五十一年間的故實軼聞,包括耶穌會和高麗使團訪日、京都和博多的城市重建。其中雖然沒有戰爭場面,但是所寫有關於人性的傾軋、茶會的盛況卻更勝於直接描述戰事。當然更不乏恬靜古雅的茶室茶事和利休的風流韻事。
讀後感:
貪、瞋、痴 - 日本佛法所謂三毒,作者用貪愛無欲、瞋恚無忍、愚痴無明這三毒之焰作為第十四章的篇名,也透過被放逐的大德寺主持古溪宗陳的觀點來看千利休、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等人物的貪、瞋、痴,並且臧否了他們在所貪、所瞋、所痴的事物上的執著程度與品格高下;直接點出了日本茶聖千利休超然無滯的表面模樣下所隱藏著的強烈貪欲與執念。
而扮演書中人物上帝的作者山本兼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一副將書中人物看透了的姿態,可是如果他不曾欽羨過那緋紅鑠金的旖旎香豔,不曾陶醉於那海濱松林的涼夏風情,如何能寫得如此的心領神會。那麼身為讀者的我呢?若要完全澆熄三毒之焰,恐怕只能像古溪宗陳一樣的選擇一條孓然一身,踽踽獨行的出世之道了。
作者反覆多次的陳述利休的佗寂之內,實在蘊涵著不甘寂寞的生命力。更拋不開紅塵牽掛的我們,只好退而選擇不讓自己後悔的志業與執著了。只不過愛的是一日自為榮的槿花,或是古今色皆同的松樹,就見仁見智了!
逆著時間倒述的寫法雖不同於一般的小說,反倒符合思考邏輯,說完一事後再帶著讀者回到過去探尋緣故,增添了許多閱讀時的懸念和趣味。其中我最喜歡的兩段之一是第八章〈鳥籠的盛水器〉義大利耶穌會神父范禮安看著孤伶的山茶花蓓蕾和西洋甲冑、劍和步槍,一個人獨自演著內心戲,由倨傲高張變成洩了氣的萎靡卑微。小花蕾對武器、陶茶罐對珠寶、茶室對梵蒂岡宮殿,讓這一章充滿了十足的戲劇張力。
另一段就是兩大茶人武野紹歐和千利休用高麗女子來一較高下的精彩結尾,經過了四百多頁的鋪陳,終於揭開利休與高麗女子和綠釉香盒的秘密,讓人急於想知道結局的同時,卻又捨不得略過任何細節。直到宗恩一擲,匡噹結束,才幡然醒悟,原來我也是貪讀故事、瞋惡作者的吊人胃口、痴傻的當個看戲憨呆(台語:做戲空,看戲憨)。
而扮演書中人物上帝的作者山本兼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一副將書中人物看透了的姿態,可是如果他不曾欽羨過那緋紅鑠金的旖旎香豔,不曾陶醉於那海濱松林的涼夏風情,如何能寫得如此的心領神會。那麼身為讀者的我呢?若要完全澆熄三毒之焰,恐怕只能像古溪宗陳一樣的選擇一條孓然一身,踽踽獨行的出世之道了。
作者反覆多次的陳述利休的佗寂之內,實在蘊涵著不甘寂寞的生命力。更拋不開紅塵牽掛的我們,只好退而選擇不讓自己後悔的志業與執著了。只不過愛的是一日自為榮的槿花,或是古今色皆同的松樹,就見仁見智了!
逆著時間倒述的寫法雖不同於一般的小說,反倒符合思考邏輯,說完一事後再帶著讀者回到過去探尋緣故,增添了許多閱讀時的懸念和趣味。其中我最喜歡的兩段之一是第八章〈鳥籠的盛水器〉義大利耶穌會神父范禮安看著孤伶的山茶花蓓蕾和西洋甲冑、劍和步槍,一個人獨自演著內心戲,由倨傲高張變成洩了氣的萎靡卑微。小花蕾對武器、陶茶罐對珠寶、茶室對梵蒂岡宮殿,讓這一章充滿了十足的戲劇張力。
另一段就是兩大茶人武野紹歐和千利休用高麗女子來一較高下的精彩結尾,經過了四百多頁的鋪陳,終於揭開利休與高麗女子和綠釉香盒的秘密,讓人急於想知道結局的同時,卻又捨不得略過任何細節。直到宗恩一擲,匡噹結束,才幡然醒悟,原來我也是貪讀故事、瞋惡作者的吊人胃口、痴傻的當個看戲憨呆(台語:做戲空,看戲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