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茉莉家的書房 blog.boolog.com.tw/stardi


童話故事都是千真萬確的:不是因為它們告訴我們惡龍真的存在,而是因為它們告訴我們,惡龍是可以打敗的。

Fairy tales are more than true; not because they tell us that dragons exist, but because they tell us that dragons can be beaten.

--- G.K. Chesterton, English novelist, 1874 ~ 1936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五味太郎父母講座 (2012.2.2)

五味太郎說大家想拍照就盡量拍,想打電話也沒關係,不要把電話關掉,萬一家裡有急事聯絡不上就不好了,如果家裡有火災 ... (畫家就算說家裡發生火災的語氣神態也可愛而有童趣)


(哈囉 ~ 主辦單位)
想要讓大人了解小孩的實力

我最想做的事是讓大人了解到小孩子的實力。我覺得從事所謂的兒童教育或教養的人大部分都是從大人的觀點來發想的,所謂的幼兒教育認為幼兒像這張白紙 (從口譯那兒借來的白紙) 一樣,思考著對這張白紙,我們要做些什麼?就像今天下午剛好你們的總統夫人來會場,其實我不太喜歡這樣,要故意留下多一點的孩子們,要讓他們有所表現。我注意到在 workshop 裡,每個小孩都有他們自己的想法、他們己的 POWER,並沒有既定的形式,每個小孩用自己的思路和速度...等等來做。不應該為了大人的期待,而去做些什麼。

(J爸心得:形形色色的小朋友,動作有快有慢;有人大膽、有人謹慎;有人主動、有人老是要看看別人怎麼做才跟著動手,這些在畫家的眼裡,就是一幅美麗的圖案。)

世界雖然很大,但是構成的基礎還是每一個單一的個人。所以我認為還是要重視每一個個人。而繪本可以幫助個體的開發,讓個體變得紮實。這種個體開發紮實的工作,如果不從小開始,長大後會變得更難。繪本,其實不只是繪本,還有書籍,為什麼會重要?因為它是由一個個人所創造出來的訊息,最後由另一個個人所接收。其中的問題不在讀懂了沒?而在於你怎麼讀?

(手上拿起《小金魚逃走了》) 如果你的孩子一直說他看不懂,那他不是一個好孩子... 我開玩笑的啦!我在日本國內一定不會做這種導讀,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到了國外就開始了?


逃走,不是小偷的那一種逃走,感覺上很可愛。有人認為金魚逃離了魚缸沒有了呼吸還活著,這是鯛魚,不是金魚。但是我是作者,我就是任性的說這是金魚。但是讀者愛怎麼讀也有他的自由。(第五頁) 金魚躲在窗簾上躲貓貓,有孩子注意到了,他問,金魚跑開了,那個紅點點呢?小孩的想法並沒有常性,例如故事裡老農夫遇到了狐狸道聲你好啊,狐狸也有禮貌的回了禮。有孩子問那他們用什麼語言交談呢?老農夫應該會用老叩叩的語言吧。那狐狸呢?



單純


小金魚為什麼要一直逃跑呢,這就是童話世界裡的單純。

大人的個性裡本來就會有小孩子的個性,小孩子的個性裡也會有大人的個性。到底要怎樣區分大人和小孩呢?我個人覺得這樣子的區分真是很麻煩。日本 (的書市) 也是到了這二、三十年才開始有區分。小孩的書類裡有所謂的兒童小說和繪本。但是繪本其實不分大人、小孩都可以看的。文學也是,有些文學作品盡管小孩看得懂,但不必硬要說那是兒童文學作品。另外像是寫真書、地圖及等等,只要你看著高興,也很好啊。而大人總愛問這本有什麼意義,其實真的很沒必要。

請問大家台灣現在還有要「犧牲自我」的這種美德嗎?在日本還是有有一些要求類似美德的觀念。這 (重視每一個個體的人) 應該也算是一個成熟社會的表現。自己的單純的想法或感受,應該是要在現代社會生存的一個力量的來源,繪本的銷售員大概會這麼說吧。我不是繪本的銷售員,但是鼓勵讀者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在成長過程中清楚的知道我喜歡什麼?這種判斷力是孩子成長中重要的事情。

學校教育貶低了孩子們的差異性


學校科目的存在應該是讓你知道你喜歡什麼科目,而不是要每一個科目都很好。就算是熟知萬物,知道每一種昆蟲的名字,認得每一顆星星,那又如何?也許可以上電視參加益智節目贏獎金吧!你的記憶力很好,很讚啊。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記憶力好對自己有什麼樣的幫助。請問有誰還記得三角型面積的公式?我們這不是搶答遊戲,沒有懲罰。大家在生活中什麼時候用到過這個公式?很少吧?只是會在考試裡用到。

下一題,我再問大家有多少人在看到遼闊的大海時會感慨的說:「哥倫布發現的大海,好美啊?」那為什麼要學這些知識?其實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等到要用的時候再學就好了?為什麼要搞得大家都會?

大人很不負責任的讓小孩子學這些知識?在我們還不知道孩子的興趣之前,應該是要教孩子們如何去檢索,學校應該是要像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一樣的功能,這樣孩子的時間就會變多,學習起來也會變得更快樂。現在感覺上學校好像是應為要讓老師有工作而存在的,知識是要讓老師有東西來"賣"給孩子。但如果老師是知識銷售員,那麼應該要像0800免費電話一樣提供好的服務。或者也可以像是付費服務電話一樣,學生打電話問老師一個、兩個問題。問完了。好了,一個、兩個問題,總共是多少錢,這是銀行匯款帳號。

學校、老師... 真的是這樣的必要嗎?

問題是用規定製造出來的

有些學校裡的問題小孩,當我見到他們時,我覺得一點問題也沒有啊。企業裡也有問題上班族,他們喜歡翹班,不守規矩。譬如後座安全帶,為什麼要訂下這種的法令呢?一月卅一日前不算違規,二月一日後就算違規,難道定這個法令是要讓警察賺錢嗎?小孩上學也是一樣的,是因為有學校裡的規定,才會有了問題學生。

我今天有點累,所以好像越講越離題了。

但其實我認為能夠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的想法、堅持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當然像是在下午的workshop裡,有些人喜歡依賴別人、先看看別人怎麼做再來學著做。

我不是要來談政治,也沒有要鼓吹社會運動,我是想要談一下在社會中要如何生存下去比較好。我是用自己的想法走過來的,只要年輕人願意,那麼也可以這樣子走下去。



聽眾問答

:請問你是基於何種信念從事你的創作?要怎樣讓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
五味先生:請問妳是基於何種信念問這一個問題?不是要讓小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而是小孩子本來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的活力和想法,只是大人沒有看出來。我自己最不擅長的是「給孩子什麼東西」或是「幫助孩子做些什麼東西」。像去年日本大地震時,我的想法是不要急急忙忙就去幫助所謂的災民。應該要先準備好自己,等到他們提出他們需要什們,我們才能幫忙。小孩也是會自己提出他們需要大人幫忙的是什麼。

:請問你為什麼會有這麼單純的童心?
五味先生其實這並不單純啊。這是經過很長的辛苦才有的。我剛才提到了「服務」。我現在最感念的是我的父母默默的看著我成長,而沒有給我壓力和要求,他們從來沒有以「教育」的觀點來對待我。我在50歲生日的時候,想到要打個電話給不和我住一起的母親,我告訴她我50歲了。她說:「真的啊,你真的好了不起喔,已經活到了50歲,也沒有少一根手指頭或腳趾頭,就這樣的活到了50歲。」「真是託您的福了,活到了50歲。」我回答。

:我兒子只要一看到白紙 (老師要他們自由著色) 就受不了,但是他對立體的創作或是其他各方面都很正常?
五味先生:那你認為他不正常嗎?是跟三百個人不一樣、還是跟三千個人不一樣、還是跟三萬個人不一樣。不一樣就不好嗎?

沒有留言: